在 2024 年 12 月 12 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,将 “建设一批零碳园区” 写入 2025 年重点任务之中。2025 年 1 月 3 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 “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” 系列新闻发布会,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,统筹谋划 “十五五” 碳达峰行动,研究综合评价考核办法,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,加快建立一批零碳园区、零碳社区、零碳乡村。
一、能源结构优化
在园区内大规模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,如在厂房、公共建筑的屋顶铺设光伏板,利用园区内的闲置空地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。根据园区的光照资源条件和电力需求,制定光伏发电的发展规划,逐步提高太阳能发电在园区能源供应中的占比。
二、产业结构调整
园区管理部门制定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,对高耗能、高污染、高排放的产业进行限制和淘汰。定期对园区内企业进行碳排放评估,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企业,督促其进行整改或逐步退出园区。
三、绿色交通体系构建
在园区内建设完善的步行和自行车道网络,确保道路安全、畅通,并设置清晰的标识和指示牌。同时,配套建设自行车停车设施,鼓励员工采用步行或骑自行车的方式出行,减少机动车的使用。
四、碳汇能力提升
制定园区绿色建筑标准,要求新建建筑必须达到一定的绿色建筑等级标准。在建筑设计阶段,充分考虑自然通风、采光等因素,采用节能门窗、高效保温材料等技术,降低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。
五、碳排放管理与监测
园区成立专门的碳排放管理机构,负责制定园区的碳排放管理政策、目标和行动计划。明确各部门和企业在碳排放管理中的职责,建立健全碳排放考核机制,将碳排放指标纳入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,激励企业积极采取减排措施。